一點AI翻譯雜談

Vance Chang
Nov 10, 2024

--

AI翻譯技術的前進,把複雜昂貴的翻譯的服務變成垂手可得,但是好的翻譯,還是要靠人類校稿修正,而校稿修正除了基本的語意修為外,還需要有橫向的知識。知識的深淺,也決定翻譯的品質。

From Pexcels by Airam Dato-on

開始

工作中,時常需要閱讀一些不太熟悉的外語資料。最便捷的方法是使用Google翻譯直接選擇語言進行翻譯,雖然大致能理解意思,但翻譯語言有時顯得生硬,且某些詞彙的表達可能存在誤差。這時,我會將一些不確定的句子再次用Google翻譯查詢。

根據我的經驗,若是翻譯非英文語言,直接將其轉譯為英文,通常能比翻譯成中文獲得較為準確的語意,翻譯效果的滿意度可達80%以上。

此外,雖然我對英文已經比較熟悉,但若要進行翻譯,仍需兼顧信、達、雅,這往往讓我感到困難。即使交由翻譯工具處理,仍需花不少精力進行潤飾。

AI翻譯

ChatGPT的出現,如同平地一聲雷,除了可以用來提問,翻譯質量相較於Google Translate大幅提升。許多直譯成中文的作品,不僅能清楚傳達意思,甚至達到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

此外,對於英文知識有不足之處的我來說,從GPT的翻譯中也獲益良多,因此GPT成為我日常工作中一個強大的工具。由於GPT有每日使用配額限制,當配額用盡時,我會轉向使用DeepL進行翻譯。就內容而言,我認為GPT-4.o與GPT-3.5的差異不大,但相較於DeepL,GPT略勝一籌。總的來說,兩者在翻譯效果上不分伯仲。

實際小故事

有次想找一本書的中譯本,結果網路上買不到,盜版的PDF也看不到,結果我居然找到了原文版,本書的原文是日文

剛開始,我先嘗試使用網頁翻譯,但結果實在慘不忍睹。於是,我挑選了一段內容,交由GPT進行翻譯,沒想到立刻被翻譯出來的內容吸引,欲罷不能,於是決定在Google Document中逐步紀錄翻譯的進展。由於內容相當豐富,我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完成了初稿。

之所以能夠如此執著地持續下來,主要是因為翻譯的質量相當出色。除了內容引人入勝,文字表達也極為優美,甚至有不少金句,讓人印象深刻。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30多年前韓少功翻譯的米蘭·昆德拉的經典之作《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輕》。那部作品中優美的文字,給予了我無比美好的閱讀體驗。

討論

這本書是前東京大學校長矢內原忠雄的經典之作《耶穌傳》。作為一名佛教徒,我對基督教的了解有限,而作者又以日本本土的文化背景來描述一些情境,對於不熟悉日本文化的讀者來說,會有些困惑。

當時,我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句子,會單獨摘取出來,重新翻譯,甚至對比不同的翻譯版本,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但仍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後來,因緣巧合,我竟然買到了該書的中譯本。於是,我花時間仔細比對,解決了不少困惑。

例如書中有一段開頭是“親不知,子不知”,乍看之下很難理解,機器翻譯也只是字面直譯。後來查閱中文譯本才知道,這句話來自於日本某處海岸地區的一段路程,因為經常受到海浪的衝擊,當地人每次見到海浪退去時,便會急速通過這段危險的路。由於時間短暫,環境險峻,父親和兒子在通過這段路時,父親無暇照顧兒子,兒子也無暇顧及父親,因此有了“親不知,子不知”這一說法,形容當時的險境。

對我目前的工作進度而言,我認為翻譯成果可達95分。若僅依賴GPT翻譯,大約只能達到85分,因為作為工具,GPT的橫向知識仍有一定局限。要達到95分,仍需要具備相應橫向知識的人類來進行修訂,這其實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然而,GPT有一個獨特的優點,那就是作為最佳化模型,許多語句的翻譯非常簡潔且優美,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如下。

奇蹟が科学的に説明せられることはむしろ予想せられていることであり、科学の進歩に対する無限の奨励がその中に含まれているものと見なければならない

奇蹟會得到科學的解釋是意料之中的事,從奇蹟中可以看到科學進步的無限動力。

對於學科學的本人,對於此句愛不釋手。

另外,這句話如果對照原文的故事,也是相當優美的註解。

すべてのことに時があります。すべての行為は時にかなって美しいのです。

所有的事都有適合的時間,所有的行為在適當的時候才美麗。

小結

AI翻譯技術的進步,將過去複雜且昂貴的翻譯服務變得觸手可及,正如上述的例子所示。然而,優質的翻譯依然需要人類進行校稿和修正。校稿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語言修養,還要求具備一定的橫向知識,而知識的深度也直接影響翻譯的品質。

此外,從GPT的語意最佳化能力來看,我們可以借助它的力量,學習如何以更加簡潔、扼要的方式表達思想。

機器可以減輕人類在繁瑣事務上的負擔,讓人類能夠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創意的發掘與事物本質的深入思考中。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促進文明的提升,這或許正是其最終的目標。

參考

--

--

Vance Chang
Vance Chang

Written by Vance Chang

Over 25 years experience in medical & biotechnology industry involving RD, product managem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and regulatory affair/quality management.

No responses yet